首页

搜索 繁体

眠春山 第63(2 / 2)

还有荠菜混了炒熟的鸡蛋碎、粉条子碎的馅,咬破个口子蘸点醋,徐祯吃了两大海碗。

他穿着围布洗碗时说:“苗苗,我明天得跟着三德叔去隔壁村修屋子去,晚上估摸着回不来。”

“你去呗,我给你做点干粮带着,带馅的馍馍,”姜青禾收起还在择的荠菜筐,准备起身泡点梅干菜。

“要不你找虎妮还是大花姐来陪你,”徐祯犹犹豫豫,实在是砌院子围墙的砖不够,砖现在也定不到,没有围墙他连出门都不安心。

以后他出门做活肯定是经常的,而且保不准一走五六天,为了生计没办法。

“好啊,到时候找虎妮带着小草来睡一夜,”姜青禾随口扯着谎,让小草来睡一夜还差不多。

她不过是为了安徐祯的心罢了,徐祯不放心地说:“你发誓。”

姜青禾打他一掌,白他一眼,“少有病,活记得给人好好做。”

梅干菜包子是深夜蒸好的,徐祯是天没亮起的,外头还黑的连路都瞧不见。

他轻手轻脚地下床,姜青禾揉了揉眼睛,也跟着起来。

“你回去睡,我拿了馒头就走,别送了,”徐祯压低声音说道,让她赶紧躺回去。

“我送送你,”姜青禾打着哈欠,伸手穿衣服,徐祯没法子,只好摸黑去点起蜡烛。

灶房里微弱的烛光下,姜青禾掀起蒸笼,往外拿大馒头,蒸的比成人拳头还要大,一个个取下包在张很大的麻纸里。

“带红点的是肉馅的,你别给旁人吃,三德叔分他一个,有褶的是梅干菜馅的,我也加了肉丁,还有几个荠菜馅的。饿了你就吃,还有水壶灌了水,别忘记拿。”

姜青禾絮絮叨叨地嘱咐,徐祯一一回话,“少拿几个,隔天就回,你和蔓蔓自己吃,在家别糊弄。这次的活紧,说做完就给现钱。”

他拉了姜青禾的手说:“拿到钱去扯几块布,做身衣裳,以后你也穿花衣裳。”

“真不想走,”徐祯将头搁在她的脖颈处,然后拿起包子和水壶背在身上,手里提着一个木箱。

三德叔赶的车停在了门口,徐祯摆手,对门口站着的姜青禾说:“夜里风大,你快回去再去睡。”

又催着三德叔快赶车,等走远了,人瞧不见她就回去了。

姜青禾目送点着火把的车离开,驶向黑夜里,她拢了拢自己的衣裳,站在那里出神,直到被风吹得打了个寒颤才进屋。

第二日她有点发蔫,这时宋大花跑着进来,“禾阿,你种子都选好了没?”

“啥?”姜青禾还懵着,没反应过来。

宋大花摸摸她额头,“你咋了,日子过糊涂了是不?地全都化冻了,要春耕了,湾里串换种子呢。”

姜青禾一拍脑门,她给忘了,连忙急急拉着宋大花去挑去年秋收时攒起来的粮种。

跳泥坑

春耕前串种, 几乎是湾里约定俗成的事情。

每年各家会在地里收获的粮谷中,选出饱满、无虫蛀的作为下一年的粮种。

而他们选出来的粮种有些会互相交换,为的是换到优良的种子,哪家田里出多少粮, 种子好坏几乎各家都知道。

除了秧苗不能换以外, 像黄豆、糜子、谷子、南瓜籽、甜菜、番薯等等都能换。

当然对姜青禾这种手里头没有良种的人来说, 那就不是串种,而是换种。要想换别人家的良种,得在换的时候多加三两到三斤不等的粮食才成。

豆加三两,糜子加一斤,而麦种要多加三斤的粮, 毕竟小麦是这地的主粮,其他谷类豆类菜蔬是杂粮。

今年姜青禾打算再开两块菜地, 种豌豆、黄瓜、豇豆, 还有徐祯爱吃的辣椒也种些, 再种两亩玉米、一亩甜菜、一亩的黄豆, 番薯和土豆少不了, 其他还是照旧种麦子。

所以在跟宋大花清点存粮时,吃了一冬的粮食, 黄米、高粱都只有半袋子。稻谷舍不得换出去, 琢磨来琢磨去, 只有几袋鼓鼓囊囊的麦子, 能拿出两三斗去换粮种。

宋大花帮她筛麦子, 要看有没有生虫,不然拿过去生了虫沾了虫卵的, 人家不给摆脸色就算不错了。

她一边扬筛子,一边问, “你就换那几样,没想过换点油料,你瞅等过会儿开了渠。俺们后院那么老些地,不开几亩出来,你夜里能睡得安稳不?”

“俺可是琢磨了一冬,没水都要去担水给它开出来,更别提有水了。你听俺的,索性再多拿一斗麦,去换油菜。”

宋大花挑了挑麦子,抬头跟对面的姜青禾说:“这又能榨油,炸出来的油菜渣还能做细肥,像你要是想种啥果树,得用细肥才生得果多,还有油菜能肥田阿。”

姜青禾拍了拍脸,让自己清醒点,她真了还要种油菜,“换,到时候多种两亩。”

完全忘记自己家就两个劳力,这么多亩田,也不知道能不能种得过来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